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狂飙》幕后的彩电大逃杀

2023-04-05 22:15:38 625

摘要:你是否好奇过,《狂飙》里大哥徐江砸的那台高档次等离子电视,为什么在今天却几乎看不到了?而且,当年一个社会大哥,为啥会觉得:一台电视就能彰显一个人的档次呢?那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当年的等离子电视有多嚣张:《狂飙》里,2000年的高启强去购买的...

你是否好奇过,《狂飙》里大哥徐江砸的那台高档次等离子电视,为什么在今天却几乎看不到了?

而且,当年一个社会大哥,为啥会觉得:一台电视就能彰显一个人的档次呢?

那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当年的等离子电视有多嚣张:

《狂飙》里,2000年的高启强去购买的时候,一台等离子电视高达2万多。

要知道,200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也才780元左右:

而更夸张的是:

等离子电视进入国内之后最高一度卖到了6万多块,直到2003年才首次跌破2万元大关:

一台电视,要一个城镇职工不吃不喝干六年,才能买得起。

还记得世界杯上,海信打的那条广告吗?

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虽然有点嚣张,但是严格来讲,不算夸张。

但是在早些年,并不是这样。

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日韩企业在黑色家电行业是有着绝对统治力的。

定位高端,技术先进,价格吓人,销售傲慢,牢牢的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除了产品,更上游的显示技术和核心部件,更是被日韩等企业牢牢掌控。

日韩家电企业是如何衰落的?

等离子技术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日韩家电产商的衰落,正是中国的家电企业登上世界舞台,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波澜壮阔的崛起历程。

这场产品战争的背后,则是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场关于显示面板技术的产业搏杀。

大家好,让我们再一次脱下这个世界的伪装。

今天,我们就去聊聊《狂飙》中等离子彩电的消失之谜,还有它背后的那段中国彩电行业艰难崛起的幕后故事。

1

20多年前,等离子电视可以说相当风光。

当时电视主要有三个技术流派:显像管(CRT)电视、液晶(LCD)电视和等离子(PDP)电视

显像管电视,也就是很多人小时候见过的这种“大屁股电视”:

在形象和重量上,它天生就不如另外两种,在高端市场就像小母牛逛菜市场——全是真的菜。

至于液晶电视,不管是响应速度、动态清晰度还是色彩还原度都不如等离子,又大又薄的等离子电视就此成了时代宠儿。

按剧里唐小虎的说法就是:很薄,很大的彩电,而且画面清晰,嘣就嘭出来。

当年还流传一个说法——外行买液晶,内行才选等离子。

既然有这么多优势,等离子电视为什么还是被淘汰了?

2

一切的变化,都要从等离子电视最大的竞争对手——液晶电视的那块面板开始讲起。

液晶面板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慢慢向日韩转移。

结果,到了90年代初,日本面板产业一枝独秀,不仅构建了完整的面板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体系,巅峰时期的1994年更是占据了全球94%的市场份额。

那也是日本制造业的黄金年代,黑白家电席卷美国和全世界。

美国老山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发挥了优良传统:

贸易保护+关税壁垒。

很快,日本面板厂商就迎来了反倾销诉讼,就连TFT-LCD的关税也被抬了一手。

美国“爱的铁拳”遇上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面板行业随着进入低谷。

与此同时,一个对手也正对他们虎视眈眈。

那就是,隔壁的韩国。

日本人搞的,韩国人怎么搞不得?

三星、LG等韩企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TFT-LCD的研发和试产,只不过,过程不太顺利,这两家企业更是陷入了连续7、8年的亏损。

但随着日本面板厂商迎来至暗时刻,韩企,很快就放出了他们的大招:

反周期投资。

简单理解就是,在市场进入衰退期时不仅不跟着缩减产量,不搞猥琐发育,反而转身投入大量资金,扩建生产线。

别人恐惧我贪婪,宁愿亏死自己,也要卷死同行。

这次韩国赌对了。

随着市场的回暖,逆周期轮盘赌的韩企拿到了巨大的优势,开始大量蚕食日企的市场份额。

1999年,韩国三星以18.8%的份额登上了全球平板显示器市场榜首,而LG则以16.2%的数据位居第二。

自此,韩企彻底在液晶面板这个领域骑到了日本头上。

3

液晶面板发展的如火如荼,另一边,在等离子显示屏技术上的误判,也让日本面板产业跌了个大跟头。

20多年前,凭借过硬的显示效果,等离子电视在大屏显示器领域独领风骚。

也是基于这种情况,当时掌握等离子核心技术的松下、日立等日企做出一个决定——技术封锁,对其他同行严防死守。

反而液晶面板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技术,可以适当转让出去。

与此同时,松下等企业又没能及时解决等离子电视的一些要命的缺点:

比如耗电大,以及烧屏问题,也就是电视机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静止画面之后会留下残像,而且没法去除。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家里那个印在电视屏幕上的CCTV。

而液晶电视呢?

由于众多厂商加入,整个市场激烈厮杀,技术不断迭代,不仅逐渐解决了色彩、响应速度等问题,缩小了和等离子电视的差距。

而且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产线良品率升高,成本降低,液晶电视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

此外,由于技术原因,等离子更适合做大屏产品,在小屏领域的控制非常乏力,没法应用到手机、平板上,业务范围本身就不如液晶面板广。

也就没法更进一步,靠着扩大规模压低成本,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屋漏恰逢连阴雨,两张大战接连失利。

2013年,松下全面退出等离子市场,而后来押错宝加入等离子阵营的四川长虹,也在14年跟等离子电视挥泪告别了......

自此,等离子阵营全线溃败。

那,大头显像管(CRT)电视呢?

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相比其他两种,它太笨重,看起来也太不高级了。

至此,在显示面板的这场混战中,韩国压在日本身上肆无忌惮地嘿嘿嘿多年。

当所有人以为定局已现的时候,一个东方巨人,却把它的大脚插了进来......

4

1992年, 35岁的王东升站在北京电子管厂门口,愁眉不展。

好消息是,他刚刚被任命为厂长。

坏消息是,北京电子管厂里已经连续亏损七年,离倒闭就差一口气了。

第二年,临危受命,决心挽狂澜于既倒的王东升带着员工自筹650万元,开始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

京东方,就此成立。

不过,那时的它,还叫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到2001年才改名“京东方”。

当时国内彩电行业刚刚起步,显像管(CRT)、液晶(TFT-LCD)、等离子等显示屏技术打成一片。

在经过调研和无数次纠结之后,王厂长最终决定押宝液晶面板技术。

不得不说,眼光确实毒辣。

但真想进入这一行,却没那么简单。

而且当时日企已经在面板市场大杀四方,等研发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恰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给了京东方一个机会。

在当年那场金融危机中,倒霉不止有日本企业,当时韩国的现代公司(HYNIX)负债累累,为了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只能忍痛出售TFT-LCD业务。

经过多方拉扯,2003年,京东方以3.5亿美元成功收购了这部分业务,自此有了液晶面板产业的入场券。

而另一边,上海广电集团早先投资100亿元与日本NEC合资,引进了第五代TFT LCD产线......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很快,国内面板产业就将跌一个大跟头。

2008年,那个大家更加熟悉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

寒气传递到了台湾省,面板企业遭遇重击。

彼时,国内正在推行家电下乡政策,于是大陆专门组织彩电厂商赴台采购面板,意向金额高达44亿美元。

结果,迎来的却是一记背刺。

2009年,台企和韩企联手控制液晶面板供应量,导致国内面板严重供不应求,短短五个月内,面板价格被抬高了三成。

而另一边,京东方刚刚起步不久,压根没法和这些占据了先发优势的巨头掰手腕,投资的5代线更是在2005年量产后连续两年陷入亏损,分别亏了近16、17亿元;

而上广电自合资经营以来——从技术到管理,从设备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处处被NEC拿捏,08年前后更是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09年,上广电被迫解体。

百亿资金,只剩下一地鸡毛......

这些,也是当时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缩影。

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心里都憋了一股气。

一天没有彻底掌握面板产业上游的技术,就要面临被动的境地。

很快,国内面板企业即将开始反击。

只不过,过程比大家想象的要艰辛多了。

5

事实上,在这之前,京东方已经被日本夏普“阴”了两次。

05年5代线成功投产之后,京东方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和深圳谈合作,准备建设6代线。

结果夏普跑过来搅局,说他们能帮深圳建设更加先进的7.5代线。

再加上当时5代线一建成就亏损。

京东方最终被踢出局。

这边没能成功,京东方又把目光瞄准了上广电,准备和他们联手建设一条6代线。

结果,夏普又来了。

京东方再次出局。

而夏普呢?

也每次都非常“巧合”地在京东方出局之后撂挑子不干了。

但这两次搅局,也让京东方遇到了他生命中最懂他的那个——合肥。

2008年,合肥找上了京东方。

由于之前已经吃过两次亏,京东方这次直接就摊牌了:

如果夏普来了怎么办?

合肥也直接表示:就你了,绝对不换人。

然后,夏普还真又又来了。

只不过,这次被踢出局的,是夏普。

自此,京东方和合肥成功“牵手”。

由于恰逢08年金融危机,再加上京东方的亏损“前科”,这件事在当时的争议其实非常大。

主要是,面板这个行业,真的太烧钱了。

但合肥还是顶着压力促成了这次合作,除了提供地块配套条件、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还和京东方共同投资175亿元,敲定了6代线的建设。

2010年,经历了几年的拉扯之后,国内自主建立的第一条液晶面板6代线,终于成功投产。

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是:

作为一个液晶显示屏消费大国,在这之前,国产的自给率却不足10%,大尺寸液晶显示屏长期高度依赖进口。

至于32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屏,更是完全依赖进口。

而京东方建设的6代线,直接打破了这一局面。

更重要的是,随着京东方扎根,吸引了彩虹、乐凯、康宁等大量上下游企业到合肥投资建厂。

急速积攒的力量让整个国内面板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还只是京东方的一小步。

自从被台企、韩企联手摆了一道之后,国内已经开始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面板产业的扶持政策。

借着这场“东风”,京东方很快掀起了一场更大的“液晶风暴”。

这就不得不提,京东方这些年从韩国企业身上学的那一招——反周期投资了。

2009年,还在亏损中的京东方,不仅在合肥建设6代线,还在北京开建了首条自主设计与建设,也更加烧钱的8.5代线,总投资280亿元......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扩张,疯狂扩张。

这场风暴很快蔓延到整个行业,日韩对国内的技术封锁,也在这一刻开始土崩瓦解。

夏普、三星、LG等外企一改往日的高傲态度,纷纷宣布在华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液晶热”。

为什么?

因为这些高端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了。

甚至,我们已经渐渐实现了反超。

2013年和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建设的8.5代线和10.5代线分别成功投产。

而且,这是“全球首条”液晶面板10.5代线。

此外,京东方还不声不响地拿下了全球业内专利申请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占有率等多个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国内的面板产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也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2020年,京东方大型液晶面板出货量更是首次超过了LG,跃居全球第一。

而到了2021年,国内的显示面板产业规模也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

6

过去,我们国内一直面临着“缺芯少屏”的困扰。

而到了今天,有了京东方这样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我们不仅从“少屏”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还成功实现了反超,变成了行业里的引领者。

同时,有了上游产业链的支持,我们下游的电视,电脑,手机企业则在全球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也由此实现了家电自由,屏幕自由。

那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才能买到一台电视的岁月也喜闻乐见的变成了行业传说。

去年,眼看行情低迷,三星宣布彻底退出液晶面板(LCD)市场,将重心转移到了OLED市场上。

随着这个曾经的王者退出,历经近30年的厮杀,液晶面板的故事也终于来到了尾声。

但整个面板产业的故事,却远远还没到大结局。

除了当下炙手可热的OLED,目前面板产业还涌现了Mini LED和Micro LED(统称MLED)等新兴技术路线。

另一边,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企业也在OLED、MLED面板等领域不断布局。

未来,我们还会有很多场硬仗要打。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