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00:55:37 | 浏览:81
2021年,全球产业链普遍现象就是上游大赚,中游小赚,下游惨淡经营。硅料同样大获全胜,合盛硅业自然也不会缺席。
合盛硅业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超过85亿元,增加5倍以上。盈利大幅增加,合盛硅业也不失时机地扩充产能,这将对公司资金端带来挑战。更值得警惕的是,光伏行业是典型周期行业,价格拐点或许不久就出现,行业重新洗牌难以回避。
2021年硅料价格大涨,从年初8.4万元/吨一度涨至超过27万/吨,涨超过220%。硅料企业在量价齐升的大好形势下,也一扫过去几年行业不景气的“阴霾”,2021年赚翻。
比如A股硅料双雄,通威股份(60438)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80-85亿元,同比增长122%-136%。大全能源(688303)预计净利润为56-58亿元,同比增长437%-457%。
港股硅料两强,新特能源(1799.HK)净利润不低于50亿元;保利协鑫能源(3800.HK)净利润约50亿元,2020年同期则是净亏约57亿元,成功实现扭亏。
四大硅料企业预计归母净利润下限236亿元,上限243亿元。尤其新特能源,参照2020年净利润为6.95亿元,同比增长6倍;如果和2019年4亿元相比,增长超过10倍,一年抵得上10年。
光伏行业上游是多晶硅料,而硅料上游原材料为工业硅。合盛硅业(603260.SH)也是我国仅有工业硅和有机硅双龙头企业。
合盛硅业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85亿元至87亿元,同比增505%至520%。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的净利润85亿元至87亿元,同比增加531%至546%。
合盛硅业全年预计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50%;而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倍,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涨价了。
此外,去年逾85亿元的净利润不仅创下通威股份有史以来的盈利最高纪录录,是此前9年(2012至2020年)累计归母净利润总和(刚过81亿元),也使之成为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高于通威股份的上限85亿元。
2021年,多晶硅走出超全行业预期价格曲线,从年初8.8万元/吨飙升至年内最高点超过27万,疯狂涨势几乎贯穿全年。形势一片大好,企业压抑不住扩产的冲动。
2月中旬,合盛硅业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拟175亿投产多晶硅项目的公告。
合盛硅业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展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部合盛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预估总投资17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扩产能并非只有合盛硅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信义光能等传统硅料大厂不断扩产。就连汽车大玩家吉利也下场了。总投资228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吉利科技 “硅谷” 2月开工,主要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研发生产。
这将带来产能过剩。
据硅业协会此前统计,预计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86万吨/年以上,环比上一年度增加34万吨/年。按照每万吨硅料对应3.5GW-4GW组件产量来算,实际供应300GW以上装机量,显著超过终端需求。
如果再算上各大厂商持续不断的新产能上马,下游企业难以消化上游产能。
光伏历史上,多晶硅现货价格曾从2005年的每公斤35美元一路攀升至2008年每公斤近500美元历史最高峰,巨额利润吸引大量光伏企业和其他跨界企业斥巨资涌入多晶硅行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光伏产业,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4、5百美金狂泻不止,大量企业破产。
2011年,欧美“双反”来袭,多晶硅价格下行至低位运行。2018年,光伏“531新政”发布,终端需求缩减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续探底,一度创下约7.6万元/吨历史新低。
2021年上游硅料涨价的大行情,传导至整个光伏产业链,形成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的轮番上涨。对中下游光伏企业来说,可谓是“苦”硅料久亦。硅料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将使得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更加合理。以合盛硅业为首的上游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终究不会长久,势必回归到合理水平。
中信建投预计,2022年硅料价格将经历“先降后稳年底再降”的过程,全年价格中枢在18-20万元/吨,四季度硅料含税均价将滑落至17万元/吨左右。
对于此次175亿元投资,合盛硅业也在公告中提示资金风险。项目建设投资金额较大,会对公司现金流、偿债能力造成压力,潜在资金财务风险也将对收入的实现、未来业绩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事实也如此。至2021年三季度末,合盛硅业货币资金只有8.4亿元,流动资产78.3亿元差不多刚好覆盖流动负债77.7亿元,手中余粮并不多。如何筹集175亿元总投资,成为市场关注点。
好在,合盛硅业股权较为集中,三个实际控制人罗燚、罗烨栋、罗立国持股超过75%,再融资空间很大。
预计2022年将开启硅料“长期向下”拐点,2023-2024年将面临严重过剩,10多年前疯狂的硅料“过山车”行情再次上演成为大概率事情。
而在二级市场上,合盛硅业从去年9月的高点246元跌至虎年开年的101元,简直就是膝盖斩,近期虽有所企稳,但仍仅有115元,和高点相比,也是腰斩不止,跌幅惨重。
合盛硅业动态市盈率大约22倍,也远远低于下游如隆基股份39倍市盈率,上游企业周期性可见一斑。当新一轮周期来临,合盛硅业如何渡过“周期劫”,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每经AI快讯,合盛硅业(SH 603260,收盘价:29.75元)10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合盛集团于2020年10月15日将质押的公司股份1792万股解除质押,并于2020年10月13日再质押2161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
每经AI快讯,合盛硅业7月2日下午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合盛集团于2020年7月1日将质押的公司股份1792万股解除质押。截至本公告日,控股股东合盛集团直接持有合盛硅业约5.4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28%。本次股份解质押后,合盛集团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金证券 陈屹 李含钰)一、双线布局,硅业龙头持续成长 1.1 专注硅基新材料,一体化布局逐渐完善 深耕行业多年,公司通过积极扩张成为工业硅和有机硅的双料龙头。公司诞生于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从事工业硅和有机硅产品的
10月26日盘后,合盛硅业披露三季度报告,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4.13亿元,同比增长200.15%;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875.66%。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03亿元,同比增长596.08%。盘面上,合盛
今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合盛硅业,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经
记者 | 沈溦1月11日晚间,国内硅业巨头合盛硅业(603260.SH)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为85亿元-87亿元,同比增505.28%到519.52%。同期,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的净利润8
2021年,全球产业链普遍现象就是上游大赚,中游小赚,下游惨淡经营。硅料同样大获全胜,合盛硅业自然也不会缺席。合盛硅业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超过85亿元,增加5倍以上。盈利大幅增加,合盛硅业也不失时机地扩充产能,这将对公司资金端带来挑战。更值得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盛硅业”,603260.SH)今日收报96.16元,跌幅2.57%。今日,合盛硅业发布关于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审查起诉的公告。合盛硅业于2022年11月18日从公安
对于一家上市刚满一年的次新股而言,投资者最怕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限售股解禁之后的大量抛盘,相关的减持预告对于股价的杀伤力可谓立竿见影。不过如果实控人或其一致行动人以市价买下了这部分解禁的限售股,投资者又该如何评估这家上市公司呢?这样的故事正
审读:喻方华
红星资本局11月21日消息,合盛硅业(603260.SH)发公告称,其从公安机关获悉,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所涉犯罪行为发生在公司任职期间。↑资料图片 图据IC photo合盛硅业
11月21日盘后,合盛硅业(603260.SH)发布公告称,公司从公安机关获悉,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所涉犯罪行为发生在公司任职期间。对此,银柿财经以投资者身份从合盛硅业证券部了
合盛硅业公告,从公安机关获悉,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所涉犯罪行为发生在公司任职期间。方红承虽已于2018年12月从公司离职,但在其离职后,公司发现其在职期间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犯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合盛硅业21日公告称,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合盛硅业公告称,于2022年11月18日从公安机关获悉,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方红承因涉嫌职务侵占已由公安机关侦查
记者 | 胡振明编辑 | 5月20日,合盛硅业(603260.SH)每股收盘价为96.90元,再涨3%,总市值达到1,041亿元。此前一个交易日(5月19日),合盛硅业股价收获10%涨停板,聪明资金“先知先觉”。当天收盘后,合盛硅业发布《2